大地回春,草木吐綠。春天雖美,但春季也是過敏性皮膚病多發的季節⏲,蕁麻疹在春季最容易發生🙎🏽。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表現為紅色或蒼白色的疙瘩👨🏿🎤,瘙癢難忍,通常在數小時內逐漸消失,不留痕跡🏖,醫學術語形容為“風團”👩🏻🦯,可能是像風一樣來無影去無蹤的緣故吧🧙🏽♂️。蕁麻疹輕者僅有皮膚表現👨🏽🏭,如瘙癢、風團🧜🏼,重症時就會出現心慌✊🏼、胸悶👅、呼吸困難甚至休克☀️,因此一旦發病💅,就要及時就醫。
為何春季易發蕁麻疹?
春天百花盛開🧑🏼🎄🤰🏿,對花粉或柳絮等過敏的人群便會出現打噴嚏🧛、皮膚紅腫🧕🏼、瘙癢等症狀。其中原因是漂浮在空氣中的花粉或柳絮隨著人們呼吸進入其氣管及肺部🧎♀️,從而引發皮膚出現過敏性反應;還有大氣塵埃中的蟎或蟎分泌物、黴菌等在天氣變暖時大量繁殖,也隨人們呼吸進入人體,從而引發蕁麻疹。這些過敏原落在皮膚上🐦,也可以直接刺激皮膚導致蕁麻疹👩。
另外🕉,魚𓀐、蝦、蟹🐳🔈、貝與光敏性蔬菜如竹筍、芹菜等,也會引起過敏性皮膚病如蕁麻疹。還有一部分人可能對日光過敏🦤,在春天,到達地面的中長波紫外線會數十倍地增加🙏🏽,對日光敏感的人群就會出現“日光性蕁麻疹”。其典型的症狀是在日光曬後,在臉🥝、頸、手臂等曝光部位出現風團🙇♂️,嚴重時,沒有曝光部位也會出現蕁麻疹。
如何防治蕁麻疹?
在蕁麻疹的防治中🥷,預防最為關鍵,最好能找到引發蕁麻疹的原因🧝🏽♂️。因此⛸,患者可以先到醫院做一個全面檢查,找出過敏原,再對症下藥™️。
平時,人們應註意休息,調整心情,生活起居有規律🕵️♂️。在四季交替和氣候急劇變化時👨🦯➡️,要盡量避免冷暖😌、風雨、幹濕等外邪侵襲🌹,還應預防吸入易過敏的物質。春夏季節花草茂盛,有過敏史的患者應少去公園,家中也盡量不要養花,避免吸入花粉、柳絮而引起過敏🔩。居室要經常清潔,可用幹凈濕布擦凈家具和地板上的塵土🤤,不要鋪地毯💪🏽,因為室內灰塵中常含有肉眼看不到的塵蟎🚾,如果隨灰塵被吸入體內🌏🦸🏿,易引起過敏。在家中不要養貓👮🏻♀️、狗等寵物,也不要到寵物店或動物實驗室📥,因為貓🌭、狗🦵🏻、小鼠等動物的毛🙏、皮屑等都可能引起人體過敏🐁,是導致吸入性過敏的重要因素。
在飲食上,盡量少攝入高蛋白,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因為新鮮蔬菜🤾🏽♀️、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能降低血管通透性,減少滲出及局部水腫,對減輕蕁麻疹症狀有好處;過敏性體質的人群盡量不要進食魚🎍🚄、蝦、蟹👷🏼♀️、貝等海鮮類和竹筍、芹菜等光敏性的蔬菜。同時🤸🏻🌛,要忌酒或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春天還應註意防曬👨🏼🎓,外出要塗防曬霜(防曬指數至少要30以上🍼,且中間要補塗)🐐,還要減少風沙對皮膚的影響,外出時可用紗巾、口罩等遮擋。
對可能由接觸而引起蕁麻疹的患者,不要接觸致敏物品,應當少用含有香料的肥皂👨🎓,盡量不要接觸橡膠、染發劑等化學物品,如必須接觸這些物品,應戴上手套。
蕁麻疹一旦發生,就要積極治療。對於輕症患者,常規選用抗組胺類藥物,也就是俗稱的“抗過敏藥”。第一代藥物相對於第二代🫷,大多有嗜睡🕵🏿♂️、導致小便不暢等不良反應,應用時要考慮到患者的職業和並發症,如高空作業😧、駕駛員等,以及老年患者是否有前列腺肥大等情況👶🏻🅿️。效果不明顯時🤰,第一代和第二代可以聯合使用。需要強調🙊,對於嚴重急性蕁麻疹患者💭,伴有胃腸道症狀、低血壓、呼吸困難、胸悶等情況時,除了立即口服家中常備的抗過敏、激素(如強的松片)等藥物外,須立即到附近醫院進行搶救治療,搶救不及時,可能會導致死亡。
本文作者為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南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左付國
摘自上海大眾衛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