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黴素是人類歷史上發現的第一種抗菌藥物,他的發現被稱為改變世界的五大意外發現之一。青黴素的出現開創了抗菌藥物治療疾病的新紀元🪻。繼青黴素之後♾,各種新型抗菌藥物的不斷產生,增強了人類治療傳染性疾病的能力。但與此同時,部分病菌的抗藥性也在逐漸增強。一些原來用抗菌藥物能治好的感染,現在變成難治的病。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藥物,使其真正發揮作用,顯得至關重要。
下面就日常生活中常碰到的關於抗菌藥物使用的小問題作一總結與概括。
抗菌藥物是不是等級越高,越貴就越好🌕?
實際上藥品並不是“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的普通商品,只要能根據所感染細菌的種類而針對性的選擇抗菌藥物,等級低的或便宜的藥物也可以達到藥到病除的療效🔭。
感冒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藥物?
感冒大多數屬於病毒感染🛬,雖然抗菌藥物能有效殺滅細菌和某些微生物👨🏻,但卻不能抗病毒,隨意使用只會增加副作用🫵,使細菌產生耐藥性。因此感冒一般不需要使用抗菌藥物治療,只有合並細菌感染時,才有使用指征🕵🏽♀️。
“是藥三分毒”,抗菌藥物可否少用點或症狀緩解後就馬上停藥?
很多人患病後🗄,病情較重時還能按量服藥✌🏼,一旦病情緩解🔅,服藥便隨心所欲。要知道抗菌藥物的藥性依賴於有效的血藥濃度,如達不到有效的血藥濃度,不但不能徹底殺死細菌🤸🏼,會使細菌產生耐藥性🟨🏊🏽,反而對治療不利。因此我們一定要遵醫囑停用抗菌藥物,不但用藥量要足🎙,還要堅持按療程用藥▫️。老年人、兒童、孕婦、體弱消瘦和肝、腎功能不好者,則抗菌藥物的劑量和用藥時間要酌減。
細菌感染後一定需要靜脈滴註抗菌藥物,這樣恢復得快?
通常,口服抗菌藥物由於吸收的原因,其生物利用度明顯低於靜脈滴註的同種藥物,導致療效差異。但隨著藥劑學的發展,現如今🕸,一些品規的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口服劑型的生物利用度可達90%以上,對於適應證規定的輕、中度感染患者,口服即可取得滿意療效😷。
隨意聯合使用抗菌藥,可行嗎?
細菌感染引起的疾病需要根據不同細菌種類選擇相應的藥物。一些人認為只要是抗菌藥物就能消炎🦶🏻,甚至為使疾病早日痊愈👩🏿🎤,同時使用幾種抗菌藥物。這樣輕則達不到理想的療效或使藥效降低,重則增加藥物毒副作用,危及健康🧏🏼。
因此🤳🏼✦,需要嚴格按適應證🥖、劑量及療程使用抗菌藥物,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治療效果,並延緩細菌耐藥性的發生🚣🏻♂️,使抗菌藥物更好地造福人類。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藥劑科供稿
摘自上海藥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