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血液占體重的8%左右,一個體重50公斤的人約有血液4000毫升。正常情況下💃🏽,這些血液只有80%在血管內運行🗾,其他20%的血液儲存在肝🙇🏿♀️、脾以備人體急需。當人體從事劇烈活動或少量失血時😁‼️,貯血庫中的血液會釋放出來🧑🦼🤛🏽,參與血液循環,以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人體具有很強的自我調節能力⛎,血量在一定範圍內的變動是經常發生的,對健康並無妨礙。
獻血前,醫護人員會對每位獻血者進行健康征詢,並對獻血者血液進行血紅蛋白(是否貧血評價指標)、轉氨酶(肝功能評價指標)☔️、ABO血型🌃、乙肝等項目的快速檢測💇♂️,結果須符合《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標準的才可獻血🧑🏿🦳。獻血後還會對ABO血型、RhD血型(稀有血型系統)、乙型肝炎病毒(HBV)標誌物、丙型肝炎病毒(HCV)標誌物🧇、梅毒螺旋體標誌物⛹🏿、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1和HIV-2)標誌物、轉氨酶等項目再次進行檢測⚪️☆。血液只有通過各項嚴格的檢測💅🏽,檢測結果合格才能發往臨床使用。
有些人害怕獻血可能會感染疾病,這是不必要的顧慮。獻血采血所用的針頭及血袋是經過國家嚴格檢測合格的一次性醫療耗材,血液采集有嚴格操作規程和要求,絕對保證“一人一針”🍧,無償獻血不會感染疾病。
談到如何獻血😁?專家建議🧝🏼♂️,獻血前一晚註意有良好睡眠🏮,獻血前也不要空腹,以免出現頭暈、心慌、出汗等反應🍓。獻血前兩天如有感冒、發燒等症狀應暫緩獻血。一個人進行全血獻血間隔應不少於6個月,單采血小板獻血間隔應不少於2周🦵🏽,不大於24次/年。
衛生所
2019.11.6